Cover
Cover
Date
Categories
个人成长-情绪心灵
ISBN
9787540494063
BookId
37086583
ReadingTime
3时12分
Status
读完
Author
张德芬
Rating
88.2%
Sort
1715604652
Progress
96
intro
category
引言写给亲爱的你新版序再版序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上师自序 活出你想要的人生01.一场奇怪的对话——我是谁?02.老人的读心术——我不是谁?03.做爱像去迪士尼乐园?——我们到底想要什么04.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05.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面具06.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07.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能量争夺战08.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09.巧遇旧识——潜意识初探10.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11.命好不怕运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12.遇见难得的知音——潜意识的表达方式13.回溯童年的记忆——我们身体的障碍14.重新和身体联结——瑜伽和呼吸15.激励大师的体验分享——饮食与健康16.卸下光环后的人生——健走真好!17.“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18.一场“ego boosting”(小我增长)秀——同学会的启示19.被负面情绪套牢——情绪的障碍20.在谷底惊见阳光——情绪的体验22.是谁在伤口上撒盐——情绪的疗愈24.梦的秘密——当下的臣服25.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检视思想26.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28.我是个婚姻失败者?!——思想的搅扰29.什么让我感到喜悦——认同的解离30.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身份认同的探索31.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秘密32.未实现就先感恩——最后的试炼33.开始,就是未来——迎风飞扬35.快乐和对错,谁更重要——走出观念的牢笼36.走出观念,还原本来——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点评

引言

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
“我们看待、回应外面人、事、物的方式,其实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命运。”
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写给亲爱的你

身体层面,比如说饮食或者是运动;心理层面,就是每天检视,在今天,是谁或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向内探索原因。或者你也可以让自己在面对每天遇到的人、事、物中,学习“臣服”的功课。
✍️
再简单的道理,再容易的事情不去做都是白搭。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一件事情如果知道做不到,那就是等于不知道。 去践行你就一定会有收获。
身体层面,比如说饮食或者是运动;心理层面,就是每天检视,在今天,是谁或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向内探索原因。或者你也可以让自己在面对每天遇到的人、事、物中,学习“臣服”的功课。
每个好的习惯一定要有意识地持续至少21天,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习惯(自动化了!)。希望与读者朋友共勉。

新版序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
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心悦诚服地接纳“外面没有别人”这句话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个人责任制”,也就是说,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我们也许无法控制,但是我们永远可以掌握自己对外在人、事、物的回应方式。大家也能理解,我们看待、回应外面人、事、物的方式,其实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命运
✍️
我们看待、回应外面人、事、物的方式,其实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命运。
心悦诚服地接纳“外面没有别人”这句话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个人责任制”,也就是说,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我们也许无法控制,但是我们永远可以掌握自己对外在人、事、物的回应方式。大家也能理解,我们看待、回应外面人、事、物的方式,其实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命运
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我们以何种态度来回应人、事、物,这是决定我们快乐、幸福、成功的关键点。
我自己曾经在一段感情当中痛苦挣扎,知道了所有的道理,但是情绪上就是过不去,也因此受苦了很多年。最后帮助我走出来的,还是情绪上的臣服,以及对宇宙(老天)的安排的接纳。
✍️
情绪上沉浮了,也就坦然接受了
我自己曾经在一段感情当中痛苦挣扎,知道了所有的道理,但是情绪上就是过不去,也因此受苦了很多年。最后帮助我走出来的,还是情绪上的臣服,以及对宇宙(老天)的安排的接纳。
很多人就是不明白如何过情绪这一关,其实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地和你不喜欢的感受待在当下,去经历它,让它燃烧你,啃噬你的心,消除你的业力。要努力地提振自己的生活,积极地学习新知、探索新的事物,并且要做到:改变!! !
✍️
很多人就是不明白如何过情绪这一关,其实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地和你不喜欢的感受待在当下,去经历它,让它燃烧你,啃噬你的心,消除你的业力。要努力地提振自己的生活,积极地学习新知、探索新的事物,并且要做到:改变!! !
很多人就是不明白如何过情绪这一关,其实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地和你不喜欢的感受待在当下,去经历它,让它燃烧你,啃噬你的心,消除你的业力。要努力地提振自己的生活,积极地学习新知、探索新的事物,并且要做到:改变!! !
我们指责所有外在的人、事、物,其实回头都可以看到:是我们自己内在的问题,而不是对方
✍️
然而这“回眸一看”是最难的。承认不是老公不好,而是我对他有认知的偏差和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确不容易。承认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我把过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没有尊重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这也很困难。承认是自己对金钱有匮乏感,而不是真的缺钱,同时,我内在就是想为钱烦恼,所以钱才来烦我,承认这点也不容易。
我们指责所有外在的人、事、物,其实回头都可以看到:是我们自己内在的问题,而不是对方
个人成长的路上,诚实和勇气是最重要的两个特质。愿意承担责任,并且拿出勇气去改变,是多么不容易。
✍️
勇于承担责任,付诸实践去改变
个人成长的路上,诚实和勇气是最重要的两个特质。愿意承担责任,并且拿出勇气去改变,是多么不容易。
💡
真正的快乐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看成果,光是过程就能够让我们雀跃,这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愈来愈丰富,可是抑郁焦虑的人愈来愈多,就是因为大家走错了方向——都在外面的世界竞争、比较、抓取,很少有人关注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我希望《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经典之作,能够继续唤醒更多的人,提示他们快乐幸福的真正途径是向内看,向内探索,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其他的人。能够听进去并且及时修整自己的人,就能够愈来愈幸福、喜悦。如果还是执着于外在的抓取、获得,那么人生的痛苦会愈来愈严重、剧烈。 对于人的痛苦,我总是有巨大的悲悯之情。当初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发下宏愿,想要拯救我们全中国的人脱离痛苦。
真正的快乐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看成果,光是过程就能够让我们雀跃,这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
✍️
life is not what you have gained, but what you have done!
真正的快乐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看成果,光是过程就能够让我们雀跃,这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
快乐幸福的真正途径是向内看,向内探索,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其他的人。能够听进去并且及时修整自己的人,就能够愈来愈幸福、喜悦。如果还是执着于外在的抓取、获得,那么人生的痛苦会愈来愈严重、剧烈。

再版序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上师

✍️
安心,安全,安宁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我都是非常习惯地向内看了。也许一开始,会不由自主地去修正、排斥、指责外在的人、事、物,但是当冷静下来的时候,细细品味这句话,真的心悦诚服地知道:我们内在创造了外在的一切,如何看清楚自己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自己幸福快乐的关键,也是自由解脱的唯一路径。
✍️
其实这俩个词表达的是正向积极的心态,去处理问题
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
当你接受小我受打击、不去壮大它,允许它被缩减的时候,你的整体生命的质量都会提高,困难也容易解决。为什么?因为所有生命的困境,几乎都和小我求生存、要面子、求存在感有关。如果在一件事情或是一个层面上,你允许小我被打击、缩减,那么其他层面的问题你不需要去做什么,就会出现改变
看了书以后,变成后知后觉,道理知道,做不出来。但是,当你带着最大的诚意去实践、内观、自省,并且愿意成长的时候,你会进入当知当觉的状况

自序 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的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结果却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凡是你抗拒的, 都会持续
✍️
凡是放下的,不执著的,将不再纠缠于你
凡是你抗拒的, 都会持续

01.一场奇怪的对话——我是谁?

✍️
我是谁??? 上来就灵魂拷问😂
“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若菱试着解释。 “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老人再度摇头,“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 在一个奇怪的地方,跟一个奇怪的人
“你认同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错误行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让人同情,不过,这也不是真正的你。”
我是一个身、心、灵的集合体!”
✍️
迷茫了 你是谁?除去你一切的社会属性,所有的外在身份后你是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好好问问自己
我是一个身、心、灵的集合体!”

02.老人的读心术——我不是谁?

✍️
人与事就像是一瓶酒。你得尝,尝了才知道滋味,若只是单看;那你只能知道他包装的外型,外表与颜色。就无法了解他的内涵深度与韵味。所以这时你看到的他并不是他,而是他经过他精心包装后的他
02.老人的读心术——我不是谁? “那也不全对。”
💡
诚然,我“有”一个身体,而我并不“是”我的身体。 “而你所谓的心,又是什么呢?”老人打断了若菱的思绪,其实她已经开始想减肥的事了。 “就是我们的头脑呀,包括知识、思想、情感这些吧!”若菱含糊地回答。 “那我们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吧,”老人换了种语气,“你看得到你的思想吗?你感觉得到你的情感、情绪吗?”他好像又在设陷阱了。 “这……这是什么意思?”若菱不解。 “你自己来检查你的回答是否正确,我来教你,”老人说,“现在,闭上你的眼睛。” 老人的话带有磁力和一分威严,若菱照做了。
✍️
冥想吗
“那你的感觉又是什么呢?” “有点儿古怪,有点儿不安。”若菱老实地回答。
如果主体的“我”能感受到作为客体的思想、情感,那么两者不应该同为一物的。
✍️
用我的大脑控制我的大脑,当你觉察到你的思维,并且你可以通过你的大脑来控制你的思维时,这就是你开悟的开始。
我们是在用言语来表达言语不能表达的东西,这也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我说用‘以上皆非’来表达,还比较容易懂一些。”
“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的尝试,就是这根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若菱疑惑地歪
✍️
这句话源自于一个佛教的寓言故事,它用来形容语言和真理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比喻中,月亮代表真理或本质,而手指则代表语言或描述。寓言故事的意思是,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指引或表达对真理的理解和追求,但语言本身并不能完全捕捉到真理的全部本质。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来解释这个比喻: 1. **真理的不可言说性**:真理或本质(月亮)是超越语言的,它的存在和本质无法被完全用语言(手指)来描述。 2. **语言的局限性**:语言是沟通和表达的工具,但它有其局限性。语言可以传达信息,但无法完全传达经验、情感或更深层次的真理。 3. **指向而非揭示**:当我们用语言来描述真理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指向它,而不是揭示它。语言可以引导他人去理解和体验真理,但最终的理解和体验需要超越语言。 4. **体验的重要性**:这个比喻也强调了直接体验的重要性。了解真理最好的方式是直接体验它,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语言的描述。 5. **启发性**:尽管语言不能完美地描述真理,但它可以启发思考,激发探索,引导人们去发现和体验真理。 这个比喻鼓励我们认识到语言的辅助作用,同时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在哲学、艺术、宗教和个人成长等领域,这个概念经常被用来提醒人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面,而应该追求更深层次的洞察和体验。
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的尝试,就是这根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
她瞥了一下四周,要命了,老人像是个隐居的高士,家里居然看不到一部电话! “我告诉你这些是要帮助你认清楚一些事实,因为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你自己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不是吗?”老人似乎有读心术,猜得出来若菱心里的想法。 言罢,他伸手从一个柜子里面拉出一部老式电话:“用吧!”
因为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
这句话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之一:自我认知与外在追求之间的矛盾。它指出了人们在没有清晰自我认识的情况下,往往会盲目追求物质、地位、他人的认可等外在事物,这些追求往往不能真正代表或满足我们的内在需求,从而成为痛苦的根源。下面是对这一观点的几点解释: 1.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了解自己是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和欲望,是减少不必要痛苦的关键。自我认知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符合自身真实需求的选择。 2. **外在追求的局限性**:物质财富、社会地位、他人的认可等外在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满足感,但它们通常不能提供持久的幸福感或解决内在的空虚感。 3. **内在价值与外在表现**: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外在成就等同于自我价值,而忽视了内在品质、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4. **盲目追求的风险**:没有自我认知的盲目追求可能导致人们陷入不断比较和竞争的循环,从而感到焦虑、压力和不满。 5. **真正的幸福来源**: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往往来自于个人成长、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个人价值观的坚持。 6. **自我实现的过程**:通过自我探索和实现,人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实现自我潜能,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满足和幸福。 7. **生活的平衡**:认识到外在追求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平衡,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充实的生活。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痛苦,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内在需求,并且追求那些能够真正代表和提升我们生活质量的事物。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个人成长和内在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仅仅依赖外在的成就来定义自我。
因为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03.做爱像去迪士尼乐园?——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
随心所欲的底气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一书中提到过两种不同的人生: ✨一种是“潜在性人生”(活在路上); ✨一种是“现实性人生”(活在此时此刻) ☘️人生好比一趟旅行,假如我们要去的是埃及,过着潜在性人生的人就会想尽早尽快到达胡夫金字塔,从出发到抵达目的地,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在路上”的状态,过程不重要,抵达目的地才是关键,可一旦半途而废,就等同于失败。 ☘️过着现实性人生的人从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开始,朝着目的地出发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即使因为某些事情导致旅行不得不终止,他们依然享受了前半程的沿途风光,在他们看来,结果不重要,关键是要学会享受过程。
无论如何,追根究底之下,快乐是大家都在追求的,但是,为什么真正快乐的人那么少呢?

04.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
胸有成竹的若菱,带着准备好的答案和满腹的疑问再度拜访老人。轻敲门后,还是那句“进来吧”,门就应声而开。 若菱进了屋,这次比较有心思和时间来打量老人的居住环境。 老人的住所极其简单,传统的中式家具,简朴的布置,就是那个洋里洋气的壁炉显得有点儿突兀。 “这周过得好吗?”一坐下,老人就问她。 “挺好的。”若菱小心翼翼地回答。 然后两人就陷入了沉默之中。若菱听着柴火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不知如何开口。
“问题就是: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
心内心外
“问题就是: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是的,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特质,但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老人此刻显得有些严肃。 若菱低下头,红了眼。她自己的父母好像视她为无物,她倒宁愿父母把自己视为财产,横加干预,严厉管教,而不是不闻不问。
✍️
Amani
“你要问我如何才能得到爱、喜悦与和平,是吗?”
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

05.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面具

不缺那些从来不休息的人。周末不是继续加班工作,就是应付家里老中青三代的不同需求,自己的家人还不够忙活,还要应付姻亲。很多私人的事项,也得周末处理掉。
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很忙碌。 追求、追求,每个人都在追求。 但是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我们人类,没有越来越好呢?
✍️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很忙碌。 追求、追求,每个人都在追求。 但是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我们人类,没有越来越好呢?
“没结婚真好!”若菱想。 没结婚,只有一个家;结了婚,却一下子有了三个家:你家,我家,我们家。
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
这个内在的真我,或称为观察者,通常被描述为一个不变的、永恒的存在,它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它是一种意识的中心,见证了我们的思想、情感和经验的起伏,但本身不随这些变化而改变。这种观点认为,尽管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和经历而变化,但我们的内在核心或本质是恒定的。
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06.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最外面这个一定是角色扮演,是我们要戴的面具啰!”若菱还是不忘自己伟大的新发现。 “没错,就是它!”老人同意,并在外圈写上:角色扮演、身份认同。
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但人类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
✍️
其实还是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心态,看待事物的心态
“为什么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 
 “为什么瓜熟了就会蒂落?”老人反问。 他接着说:“因为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你去翻翻古老的智慧经典,看看古来智者的言语,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我们的本质就是爱、喜悦、和平。”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老人继续说教,可是若菱想不起来生活中有哪一个人看起来能够真正地活出爱、喜悦、和平。好像只有特蕾莎修女啦、甘地啦,这些伟人才有资格,可是他们离我们现代人是那么遥远……那种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老人看着满脸疑惑的若菱,遗憾地摇着头说:“好啦,我会开一些书单给你,同时,我会介绍几个能够活出一些真我特质的人,让你去拜访他们,眼见为实。” 若菱笑逐颜开,觉得这个经历越来越好玩儿。老人还会介绍一些朋友给她?太有趣了! 看着和蔼慈祥的老人,若菱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人不就是个充满爱、喜悦、和平的化身吗?

07.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能量争夺战

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啊!

08.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

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09.巧遇旧识——潜意识初探

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10.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11.命好不怕运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命好不怕运来磨

12.遇见难得的知音——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
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1.梦 梦是潜意识通往意识的桥梁。梦有示警、指引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让人们宣泄情绪或展现出被自己压抑的人格特质。 2、接二连三的不顺 比方说你想从事某种行业,因此要去考一个证,结果考试当天找不到准考证啦、交通堵塞啦等等,诸多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就显示出你的潜意识其实并不想要走这条路。 3、一再出现的相同模式 比方说你的同事、老板和你相处的模式,不管你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互动方式,这时你就知道是潜意识的一个模式在主宰你的命运和行为了! 4、生活中每天出现的负面感受 像是感觉自己不被爱,不受重视,不重要,自己是受害者等,都是潜意识的模式在运作。 5、不经意的下意识行为 说漏嘴,不经意说出或做出来的一些事,虽然与你的本意不相同,但可能就是你潜意识里真正的想法。 6、上瘾症 像有些人明明知道抽烟不好,可是阻止不了这种慢性自杀行为,这就是潜意识在操控的最好例证!
12.遇见难得的知音——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
摘:“课题分离”。外界对你的评判和定义,那是外界的,不是真正的自己。 越来越佩服那些内核强大的女性,真的需要练就强大的内核😯不问世事,不随波逐流,专注自己的感受。洒脱一点~ 转:我只是一缕魂魄,暂时附在这幅肉身中,经历人间的喜怒哀乐,等这幅肉体消失,我便删去记忆去寻找新的肉体。这样想的话,心里会不会好受点。 把人生当做剧本杀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不但如此,梦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鼓励,还可能把你做梦当时白天生活的一些心态整理出来给你看。梦当然有示警、指引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让你宣泄情绪或展现出被你自己压抑的人格特质。”李建新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对,这就是寻找我们潜藏的人生自动化导航系统模式的一个好方法。”

13.回溯童年的记忆——我们身体的障碍

💡
老人听了若菱有关潜意识的报告之后,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揶揄地说:“有枪手帮你吧?” 若菱脸红了一阵,低头不说话。 老人不再继续追击,只说:“很好,当你的生活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你要记得是你的潜意识在和你沟通的迹象。”看到若菱面有难色,老人加了一句,“别担心,我也会提醒你的。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进入圈圈解套的工作啦!” “真的吗?”若菱兴奋地猛抬头,差点儿跳起来。 老人摇摇头,笑若菱的稚气,然后指着地上的圈圈:“在真我周围的这一圈是身体,身体是怎么构成我们与真我之间的障碍的呢?”
在现实的冲击下,我们产生了幻觉,误以为我和我的身体与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为了寻找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好证明自己的存在
✍️
这一个哲学或心理学的概念,即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在很多哲学体系和心理学理论中,确实存在关于个体如何感知自我与外界分离,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寻求自我认同和存在感的讨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Ego)是个体意识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与现实世界互动,并管理我们的冲动、愿望和外界的期望。自我寻求认同和存在感是很自然的行为,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在社会和世界中的位置。 然而,当提到“小我”时,这可能指的是一种过度的自我中心主义,即个体过分强调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忽视了与他人的联系和对外界的责任。这种状态有时会导致人们在追求个人目标时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哲学领域,这种分离感可能与存在主义的观点相联系,其中强调了个体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在面对生活的荒诞性和不确定性时的孤独感。 无论是哲学还是心理学,这些讨论都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人类存在的意义。重要的是找到一种平衡,既能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又能与他人和社会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更深入的兴趣,可以探索相关的哲学和心理学文献,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在现实的冲击下,我们产生了幻觉,误以为我和我的身体与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为了寻找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好证明自己的存在

14.重新和身体联结——瑜伽和呼吸

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致志、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
✍️
1. **活在当下**: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将注意力从日常忧虑和杂念中转移出来,专注于身体的动作和呼吸,从而活在当下。 2. **身体意识**:通过运动,我们可以更加意识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种身体意识可以增强我们与身体的联系。 3. **心态**:运动时的心态至关重要。如果带着平静和专注的心态进行,即使是简单的活动也可以变成一种冥想。 4. **非竞争性**:与竞技性运动相比,非竞争性的运动更侧重于个人体验和内在感受,这有助于减少外在压力,增强内在的平和。 5. **呼吸与节奏**:许多运动形式,如瑜伽和太极拳,强调与呼吸同步,这种节奏性可以帮助人们进入一种冥想状态。
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致志、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
若菱真的是不敢想象坐在那里不动、不想的滋味,超过五分钟,她就坐不住了。她所喜爱的运动,像羽毛球、乒乓球,好像都不合老人的要求。老人说:“这种具有竞争性的运动,是小我对小我的运动,不是能让你跟自己好好在一起的运动。”
✍️
相对静止些的运动可能最接近冥想🧘‍♂️ 其他类运动,你得专注和意识和冥想不在一个频道上,像羽毛球、乒乓球、篮球,都是具有竞争性的运动,是小我对小我的运动,是不能让你跟自己好好在一起的运动。
若菱真的是不敢想象坐在那里不动、不想的滋味,超过五分钟,她就坐不住了。她所喜爱的运动,像羽毛球、乒乓球,好像都不合老人的要求。老人说:“这种具有竞争性的运动,是小我对小我的运动,不是能让你跟自己好好在一起的运动。”
“伸直你的腿,挺直你的背,吸一口气,吐气时从胯部那里弯曲,身体往前延伸,看你能不能用手碰到你的脚?”
好,集中你的注意力,把你的觉知带到那个最紧绷的地方,深呼吸,每次呼气的时候,带着意念和那个地方沟通,让它放松一点儿
看狗和猴子的呼吸快速,所以寿命就比人类短了很多。而你看乌龟,它好几分钟才呼吸一次,所以可以活很久,因为它可以保持住大量的能量。” 若菱想,生气和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不由自主地加快,原来不仅消耗能量,还消耗生命的呀!

15.激励大师的体验分享——饮食与健康

我们必须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
不要到了为时已晚,后悔莫及的时候,前几年跑步,户外用力过猛,现在膝盖不行了,一定要建立有效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身体一开始轻微的信号一定要关注,哎 o(︶︿︶)o
我们必须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若菱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次看到老人都那么舒服,因为一个不批判、全然接受你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绝无仅有。
✍️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李英杰看看若菱,继续说:“虽然我现在每天还是很庸庸碌碌地在工作,但是我每天都保持着一颗喜悦、和平的心,而且不会像从前那样执着于外在的事物了。正因为如此,我的事业反而蒸蒸日上,许多好运挡都挡不住。” 若菱终于逮到发问的机会了:“这就是所谓的心想事成
怎么吃’比‘吃什么’来得重要
✍️
1.食物的比例:所谓的黄金比例是40%的谷类,40%的水果、蔬菜,20%含有蛋白质的食物。 2.吃饭的时间:早餐一定要吃得多,晚饭一定要吃得早、吃得少。两餐的间隔时间,不可以超过4小时,才不会耗你的老本儿(能量)。所以在两顿正餐之间,应该吃一些点心,补充一下能量。 3.食物的分量:轻食和少食多餐。每餐食物的分量不要超过你一只手掌能抓满的分量的五倍,七八分饱就应适可而止。 4.烹饪方法:生食蔬菜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每个人在每个季节都适合;生食肉类(包括鱼肉)在现代的社会中问题太多,少吃为妙。少油的烹饪法——水煮、蒸是最营养、最好的。 5.吃的方法:细嚼慢咽可以让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帮助消化。此外,食物、饮料不要太烫或太冷。我们的身体必须消耗极大的能量,才能将喝下的冰饮料温暖至正常体温(36.5℃),如此一来,整体的免疫力自然下降。所以如果常喝冰饮料,建议将饮料解冻半小时或改喝常温白开水。
怎么吃’比‘吃什么’来得重要
“怎么吃”包括了以下几点:
✍️
1.食物的比例:所谓的黄金比例是40%的谷类,40%的水果、蔬菜,20%含有蛋白质的食物。 2.吃饭的时间:早餐一定要吃得多,晚饭一定要吃得早、吃得少。两餐的间隔时间,不可以超过4小时,才不会耗你的老本儿(能量)。所以在两顿正餐之间,应该吃一些点心,补充一下能量。 3.食物的分量:轻食和少食多餐。每餐食物的分量不要超过你一只手掌能抓满的分量的五倍,七八分饱就应适可而止。 4.烹饪方法:生食蔬菜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每个人在每个季节都适合;生食肉类(包括鱼肉)在现代的社会中问题太多,少吃为妙。少油的烹饪法——水煮、蒸是最营养、最好的。 5.吃的方法:细嚼慢咽可以让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帮助消化。此外,食物、饮料不要太烫或太冷。我们的身体必须消耗极大的能量,才能将喝下的冰饮料温暖至正常体温(36.5℃),如此一来,整体的免疫力自然下降。所以如果常喝冰饮料,建议将饮料解冻半小时或改喝常温白开水。
“怎么吃”包括了以下几点:
✍️
真我外面的第一层障碍是身体,身体95%被潜意识控制。我们无法去除身体障碍,要用觉知之光照亮它,也就是扩大5%的版图,怎么做? 第一、倾听身体,与身体做联结:腹式呼吸 瑜伽 散步 慢跑等有氧运动,做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被外界因素所摄去了注意力; 第二、食疗好身体这架行驶一生的马车:1比例:0.4谷类+0.4瓜果蔬菜+0.2蛋白质;2时间:早餐多,晚餐早、少,两餐时间间隔≤4小时,期间可吃点心;3份量:七八分饱;4烹饪:少油,多蒸煮;5方法:细嚼慢咽,不吃大热大冷食物。
“怎么吃”包括了以下几点:

16.卸下光环后的人生——健走真好!

✍️
🌷平时留意身体的感知,可以扩大那5%的意识。(无运动时的全神贯注不同,平时只要稍保留一点注意力在身体上就好)➡️“比如你在开会的时候,可以自问‘此刻我的姿势是什么?我的臀部和椅子接触时的感觉是什么?我身体的哪一个部分有紧缩的感觉?我可以试着去放松它’。这样留一部分注意力在自己身上,其他的注意力放在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上,你会发现,这样可以让你更容易地活在当下呢!” 个人觉得这章才是前期的总结。 所有的潜意识一定是需要感知到的,这样会很累,但可以更加关注到自己的身体,你的意识就不再不可控了。 尽可能地了解自己,你会更有成就感。
16.卸下光环后的人生——健走真好!
若菱现在学会比较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论。毕竟,一个人的大脑每秒要过滤那么多的信息,因此,她只看得见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而别人拿什么标准去过滤信息,真的是想管也管不着。若菱沉溺在新发现的内在世界,泰然处之
无论他们说些什么,受到影响的只是我们的小我而已,如果能够接纳小我的缩减和被打击,再多的流言也不怕。
✍️
在心理学中,小我(ego)通常指的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形象、自我价值感以及与他人的比较。小我可能会受到外界评价和流言的影响,导致情绪波动和自我怀疑。 1. **小我的影响**:外界的评论和流言可能会触动我们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尤其是当这些评论是负面的或具有攻击性时。 2. **接纳**:接纳小我的缩减意味着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理解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并且愿意面对和处理这些局限性。 3. **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挑战或逆境时保持积极态度和适应性的能力。具备心理韧性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4. **自我成长**:经历小我被打击的时刻可以成为自我成长和学习的机会。通过这些经历,个体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发展更健康的自我观念。 5. **内在的力量**:当我们学会不以外在评价为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时,我们能够培养出一种内在的力量和自信,这种自信不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或社会的认可。 6. **情绪调节**:学会管理因流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一个重要的技能。这可能包括深呼吸、正念冥想、积极自我对话等策略。
无论他们说些什么,受到影响的只是我们的小我而已,如果能够接纳小我的缩减和被打击,再多的流言也不怕。
✍️
接纳小我,就是接纳人性的弱点,当你跳出小我,站在历史的河流回头看时,一切都那么云淡风轻
无论他们说些什么,受到影响的只是我们的小我而已,如果能够接纳小我的缩减和被打击,再多的流言也不怕。
健走时,你要配合缓而深的呼吸,摆动你的双臂,大跨步地快速前进,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接着她又说:“老人还教我要放空我的脑袋,专心把注意力放在双脚上,这样就是一种步行禅的冥想

17.“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你看,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念书,有多少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或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若菱不
✍️
课题分离,你分享你的想法,是你的课题。至于他会不会做,那是他的课题。
“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比方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要不然……)。这样的话,对方比较能够接受。伴侣之间、亲子之间都是这样。”
你觉得志明生活习惯不好,而你自己最近有了一些体会,想改变生活、饮食的习惯,你就自己努力、尽心地去做,让你的伴侣感到好奇,让他看到效果,然后他可能会愿意听听看你这么做的理由,同时,他也许会试着做一些你在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强加这些观念在他身上,他的小我第一件会做的事就是反抗。”

18.一场“ego boosting”(小我增长)秀——同学会的启示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也可能焦虑或平静,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晓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来来去去,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

19.被负面情绪套牢——情绪的障碍

💡
若菱又坐在小屋内,这一次却格外沉默。 她感觉这趟神奇之旅有点儿像坐云霄飞车,刚开始的时候很刺激、很兴奋,现在则陷入了低潮,甚至有点儿沉重的感觉。认识自己、了解我们个人的潜意识运作模式,深入探索我们自己的内心,这个旅程并不是全然欢愉的过程。 “你说得对!”老人肯定了若菱的想法。 若菱心里想:“我只是想想你就知道了,真厉害。” “深入自己的内在,对很多人来说,就像是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那个兔子洞中探险一样,下面的洞不知有多深,而且是全然的黑暗,你敢走多深呢?”
吧。”停顿了一下,老人继续说:“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是自成一家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它就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 若菱心想,怎么听起来如此熟悉。“哦!就是胜肽的需求嘛!”

20.在谷底惊见阳光——情绪的体验

“老人说,这种东西哦,你越去排斥它,它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呢!所以,看见了以后,就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种情绪了,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他说这是说给潜意识听的!这样就把我们意识的5%扩大了啊!”老板娘用她仅有的知识努力地解释着,“所以要天天念、天天写啦!”
✍️
情绪如果没有得到接纳,会一直停留在这里;而当被接纳被看见,慢慢就好了~接纳流动的情绪,拥抱它,倾听它想告诉我们的信息~也许反常识,但事实就是:当我们压抑情绪,情绪会愈演愈烈;当我们接受情绪,反而会更快好起来
“老人说,这种东西哦,你越去排斥它,它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呢!所以,看见了以后,就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种情绪了,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他说这是说给潜意识听的!这样就把我们意识的5%扩大了啊!”老板娘用她仅有的知识努力地解释着,“所以要天天念、天天写啦!”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
接纳,意味着当我们抗拒某些情绪、想法或情况时,我们可能会无意中给予它们更多的关注和力量,从而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持续存在。这是一种常见的自我帮助和个人成长领域的观念,它鼓励人们接受和处理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试图忽视或压抑它们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啊!”若菱惊叹,“真
你把他抱起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糖,那个糖真的很好吃,妈妈也想吃,但是现在要吃饭了,吃完饭后,妈妈和你一起吃’。孩子如果还继续哭闹,你可以说:‘哦,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气、好伤心哦,我让你摸摸它,跟它拉个钩钩,说好吃完饭就吃它,好不好?’这样孩子的情绪可以充分地被理解,而且他也可以自由地发泄情绪啦。”

22.是谁在伤口上撒盐——情绪的疗愈

“我能超越自己的情绪吗?我这么痛,有什么代价和收获吗?我会因此而成长吗?”若菱哽咽着问。 “受苦有两种,”老人平静地劝导,“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
“不要批判、不要抗拒,就是去接纳这个愤怒!让这种能量自然地流露出来,不要压抑!”老人从旁提醒。
“感觉怎么样?”老人问。 若菱吸了口气,胸口真的舒服多了,胃部的大石头也不在了。“好多了!”她如实回答。 老人又给了她一些喘息的时间,这才又开口:“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
压抑的情绪如果不被妥善处理,可能会像黑暗的能量一样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而“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消融这些情绪,可能意味着通过自我接纳、理解和同情来面对和处理这些情绪。
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24.梦的秘密——当下的臣服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
臣服的好处,1. 接受当下,让自己能平静下来 2. 能理性思考,发生事情的起因结果 3. 能快速找到解决办法,及并能快速从中走出,获得新生。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25.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检视思想

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

26.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

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都去试着活在当下,臣服于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就是神,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臣服于它。然后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当下的每个选择中,我们没有惧怕,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正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而发生。

28.我是个婚姻失败者?!——思想的搅扰

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
这句话体现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是由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所影响的,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这种观点认为,我们的心理痛苦往往源于我们对事件的负面或扭曲的看法,以及我们围绕这些事件构建的内心“故事”。 以下是这个观点的几个关键点: 1. **认知重构**:通过改变我们对事件的负面解释,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反应。CBT中的一个技术就是帮助个体识别和挑战这些负面思维模式。 2. **情绪调节**:学会更有效地管理我们的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我们。 3. **理性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我们的想法进行逻辑和实证的检验,以避免非理性的信念。 4. **接受现实**:接受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件,并将精力集中在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5. **自我同情**:对自己持有同情心,认识到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经历困难。 6. **正念**:通过正念练习,我们可以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而不是被它们所左右。 7. **行动导向**:即使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也要采取积极的行动,以促进个人成长和问题的解决。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因为对事件的负面想法而感到痛苦,可能需要探索一些策略来改变这些思维模式。这可能包括自我反思、日记写作、心理治疗或参加个人成长工作坊。记住,改变思维模式需要时间和练习,但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可以学会更加积极和建设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事件。
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29.什么让我感到喜悦——认同的解离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
“嗯,快乐是需要外在条件的,而且它的范围比较小,也有边际效益递减[插图]的问题。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然后可以大范围地渗透到你的全身,而且不会递减……”若菱回答。 她随即明白了,自己的生活中真的缺乏喜悦。思索了很久,若菱想到她从小喜欢跳舞,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展现这方面的才华。另外,她由衷地喜爱孩子,也许她可以花一些时间到孤儿院去陪孩子玩耍。还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总让她觉得自由、开阔! “很好,”老人看着若菱想得陶然欲醉,“你可以安排一个散心的旅程,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它那个最接近我们真我的振动频率。另外,也许可以去学学跳舞。” “学跳舞?”若菱很惊讶。 “为什么不呢?”老人笑着说,“因为舞蹈是最能展现你自己的一种艺术,在舞动四肢的同时,你不但与身体联结,而且能释放累积的压力、情绪,进而用舞姿和蕴含其中的力量来表达你自己。”
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 “就像锻炼肌肉一样,一朝一夕不会看到成果,但是你会觉得自己日益强壮。”若菱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
“我们和真我的距离愈来愈远的时候,会失去自我感,因此我们必须抓取一些东西来汲取我们的自我感,小我于焉产生。它不停地向外抓取,只为了加强它自己的真实性,好继续苟延残喘地存活下来。”
老人进一步说:“小我不但向外抓取,而且它也进一步认同它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

30.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身份认同的探索

✍️
身份认同 他不是对附属物品的要求,而是对自己的要求。 自己有多少的价值,就可以认同到多少价值。
30.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身份认同的探索
自从深刻地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用不同的心态去应对我的人生。我的所作所为,不再是喂养我的小我了,而真的是从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来衡量我究竟想要什么。如此一来,我的事业有了转机,健康逐渐好转,也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人生伴侣。”
没错!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要你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看见’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向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31.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秘密

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
如果你能战胜你自己臆想出来的种种结果,只是去尊重客观事实,其实结果和过程真的简单很多很多。很多时侯打败自己的,是自己的思想。只是,人之所以是人,就因为具备思想,不过还是要努力克服,努力客观些,很多时侯做个局外人,真的会更好
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32.未实现就先感恩——最后的试炼

“嗯,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己的功课,然后全心全意地用观想的方法去散发‘事已成’之后那种愉悦感受的振动能量,”若菱这时顽皮地一笑,“然后赖皮地在实现之前就先去感恩,嗯,还有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楚、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
观想你已经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最佳时刻是在早晨将醒未醒之际、晚上将睡未睡之时,因为那个时候你与你的潜意识最接近
✍️
潜意识通常被认为是我们意识之下的心理活动,它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但通常不直接进入我们的意识层面。有些理论认为,在半梦半醒的状态,即早晨刚醒来或晚上即将入睡的时候,人们更容易接触到自己的潜意识。 以下是这个观点的几个可能的解释: 1. **放松状态**:在这些时刻,大脑放松,可能更容易接受积极的思想和图像。 2. **心理防御降低**: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不那么活跃,因此更容易接触到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 3. **高度集中**:在这些时刻,外界干扰较少,可以更集中地思考和观想。 4. **梦境与现实的交界**:梦境是潜意识活动的体现,而这两个时刻是梦境与现实交界的时候,可能更容易捕捉到潜意识的信息。 5. **积极暗示**:在这些时刻进行积极思考和观想,可能会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影响日常行为和决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观点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它们更多地属于心理学的自我提升和个人发展领域。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因人而异。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探索心理学和个人成长的书籍或课程。
观想你已经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最佳时刻是在早晨将醒未醒之际、晚上将睡未睡之时,因为那个时候你与你的潜意识最接近

33.开始,就是未来——迎风飞扬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成长、茁壮,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到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35.快乐和对错,谁更重要——走出观念的牢笼

我们很多在灵修的人,每天想的都是要把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像接触到宇宙能量的光和爱啦,嘴上说的也是宽恕啊、感恩啊。这些没什么不好,”看到小雪皱眉头,若菱理解地说,“可如果我们把自己内在不想面对的那些阴暗的人性,都藏在这些所谓的光明中,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是长此以往会出问题的。”
“想要走出自己的观念,”若菱说,“你首先要看到自己有观念,而且你的观念是阻挡你进入自己内在和平、喜悦的唯一障碍——这个负责任的态度一定要有。”

36.走出观念,还原本来——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

“再用通俗一点儿的话来说,我们人类以为快乐、满足是通过不断地累积‘有’而获得的,没有人去体会或是重视‘无’,每个人的做事、应对方式,想法、说话内容,都是在‘有’的世界里取舍打转儿,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损益观操控,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困在里面找不到出口。”若菱感慨地说。
许多的灵修作为,也都还是停留在‘有’的阶段,甚至把‘无’拿来‘有’的世界里‘用’。”若菱看了小雪一眼,无奈地说,“我接触过很多灵性老师和大师,都是在‘有’的世界里,把‘无’拿来使用,他们对名利的企图心和对小我的维护,一点儿都不输外面世界的人,真令人惋惜。”

点评

✍️
1. **心灵探索与成长**:书中通过若菱与一位神秘老人的对话,探讨了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鼓励读者勇敢面对内心的困扰和恐惧,努力寻找自己的内在力量和智慧 2. **内在的投射**:作者提出,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们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我们的内在。当外界触动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内看,检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旧伤和阴影 3. **改变心境**:书中强调,只有改变自己的心境,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快乐和幸福的真正途径是向内看、向内探索。我们应该学会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他人 4. **心理学理论**:《遇见未知的自己》引用了一些心理学基本理论,如意识和无意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等,这些多是心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所持有的观点。作者张德芬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与读者分享了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5. **读者反响**:这本书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一些读者认为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心灵成长指南。而另一些读者则认为书中的某些观点过于浅显,对真正需要精神帮助的人可能没有太多益处 6. **生活的礼物**:书中提到,生活中的每个事件都是一份礼物,只是有些礼物的包装可能很难看。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拆开这个包装,就能发现内在的美好 7. **放下外在追求**:《遇见未知的自己》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成长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当我们学会放下外在的追求和比较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抱自己、珍惜当下、并向前迈进 综上所述,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故事和深入人心的道理,帮助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暂停的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从而实现自我探索和成长。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