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Categories
文学-散文杂著
ISBN
9787554615430
BookId
32037617
ReadingTime
26分
Status
在读
Author
季羡林
Rating
84.2%
Sort
1720478542
Progress
12
intro
category
第1章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第2章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第2章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人生
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
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人生
人生,大抵是一场充满了未知与变数的旅途。于这世间,有人在黑暗中彷徨,有人在光明里奋进;有人为了名利蝇营狗苟,有人坚守本心矢志不渝。
人生并非是一条既定的坦途,而是布满荆棘与岔路的荒野。在这荒野中,我们或呐喊,或沉默;或抗争,或妥协。
人生啊,像是一部没有结局的书,每个人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或激昂,或沉郁,或荒诞,或平实。然而,无论如何书写,终是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着那一丝温暖与希望之光。
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人生
寿登耄耋
寿登耄耋,是指年龄达到八九十岁,是传统上对长寿的一种称谓。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东汉文学家曹操的《对酒》中,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祝福老年人长寿。
一、耄耋的含义
1. 耄耋是古代对八十岁到九十岁的称呼,耄,音“冒”,耋,音“迭”。
2. 耄耋也被用来借指七十至九十岁的老人。
二、寿登耄耋的来源
1. 寿登耄耋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东汉文学家曹操的《对酒》中,曹操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愿景,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与博爱的思想。
2. 后来,这个词语被广泛引用,用来祝福老年人长寿。
三、寿登耄耋的意义
1. 寿登耄耋是对老年人长寿的一种祝福,寓意着长寿、健康和幸福。
2. 寿登耄耋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寿登耄耋
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地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人生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万花筒,用千把字来谈,是谈不清楚的。所以来一个“再谈”
“下自成蹊”,就是“无言”的结果吧。
"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丽、果实可口,吸引人们纷纷前来观赏采摘,以至于在树下自然形成了一条小路。
“下自成蹊”,就是“无言”的结果吧。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钟:黄铜铸成的钟,我国古代的乐器,古乐十二律之一,音调洪亮;瓦釜:泥土烧成的锅。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1995
原因绝不是我倨傲不恭,妄自尊大,而是因为我感到这任务过分重大,我惶恐觳觫,不敢贸然应命。其中还掺杂着一点自知之明和偏见。我生无慧根
惶恐觳觫是一个汉语词语,huáng kǒng hú sù。惶恐表示惊慌恐惧,胆怯害怕;觳觫表示恐惧得发抖,恐惧颤抖的样子。这个词语形容一个人遇到了什么事,因为害怕惊慌,导致浑身颤抖发抖的意思。
原因绝不是我倨傲不恭,妄自尊大,而是因为我感到这任务过分重大,我惶恐觳觫,不敢贸然应命。其中还掺杂着一点自知之明和偏见。我生无慧根
也许妙就妙在说不清楚。一说清楚,即落言筌。一落言筌,则情趣尽失。
"不落言筌"的意思是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刻意的痕迹,即没有过分使用华丽的词藻和修辞手法来修饰文章。这种表达方式反而能给人带来一种自然、清新、出彩的感觉。
也许妙就妙在说不清楚。一说清楚,即落言筌。一落言筌,则情趣尽失。
现在正是秋天。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就在我的窗外。案头上正摆着这一部书的译稿。我这个霜叶般的老年人,举头看红叶,低头读华章,心旷神怡,衰颓的暮气一扫而光,提笔写了这一篇短序,真不知老之已至矣。
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2001年2月21日
有为有不为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第3章 有福读书,可慰平生
有福读书,可慰平生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有人认为,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幼稚又唐突,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