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Cover
Date
Categories
文学-散文杂著
ISBN
9787559637901
BookId
32070893
ReadingTime
5时
Status
读完
Author
宽宽
Rating
74.1%
Sort
1712727531
Progress
97
intro
category

1 楔子:移居

谈不上悔恨、遗憾、焦虑,这些都没有,只是意难平。 不平的是什么?是你跳下一趟奔驰的列车,然后眼看着列车驶向繁华,抛下你遗世独立,感受一种世间的一切繁华从此与我无关的悲戚。
✍️
意难平
不平的是什么?是你跳下一趟奔驰的列车,然后眼看着列车驶向繁华,抛下你遗世独立,感受一种世间的一切繁华从此与我无关的悲戚。
神情中有一种平静的绝望
无论职业如何,地位如何,手中可支配的金钱数量如何,每个人心底,都潜藏着一种害怕被时代抛弃,害怕在日出月落中就悄无声息变成穷人的恐惧。“中产阶层最大的焦虑,就是害怕跌出自己的阶层。”
我在他们眼中捕捉到一种安享晚年的寂寥与无奈。闲得久了,他们不再能淡然面对时间的荒原,我悲哀地发现,自由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与繁忙焦躁的日子过久了,结果一样都是厌倦。
✍️
自由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与繁忙焦躁的日子过久了,结果一样都是厌倦。
自由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与繁忙焦躁的日子过久了,结果一样都是厌倦。
他们把曾经奋力卸下的枷锁,又一件件戴了回来。 观察他们的生活,竟能获得一种疗愈的力量,看到人生这出剧的荒诞之处,会让我因卖力演出而起伏不定的心绪平静下来。如果人生的追求系于外境,心随境转,那么闲适时想忙碌,繁忙时想避世,这一生的日子就在这样的兜兜转转中消耗殆尽。
✍️
最好的状态: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他们把曾经奋力卸下的枷锁,又一件件戴了回来。 观察他们的生活,竟能获得一种疗愈的力量,看到人生这出剧的荒诞之处,会让我因卖力演出而起伏不定的心绪平静下来。如果人生的追求系于外境,心随境转,那么闲适时想忙碌,繁忙时想避世,这一生的日子就在这样的兜兜转转中消耗殆尽。
人生大多数东西,没得到时以为得到了该有多幸福啊,可真得到了又觉得不过如此。在想要的欲望和得到后的无聊之间不停切换,一生就过完了。还有少数人得以跳出这套路,其中有一位,半生沉浮之后跟我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世,除了修行,别无他路。 深以为然。
✍️
事情没定下来之前,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等事情定下来之后,又看到没定下来之前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患得患失的美丽
人生大多数东西,没得到时以为得到了该有多幸福啊,可真得到了又觉得不过如此。在想要的欲望和得到后的无聊之间不停切换,一生就过完了。还有少数人得以跳出这套路,其中有一位,半生沉浮之后跟我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世,除了修行,别无他路。 深以为然。

2 一条鱼,不要逼迫它去爬树吧

💡
2 一条鱼,不要逼迫它去爬树吧 定居大理四个多月了。 它所在的滇西地区植被丰茂,路边常年有各种野花盛放,一片片的。每天早上带女儿出门,开车经过一个拐角,一株大灌木的叶子伸出很长,直探到路上,女儿每次都要提醒我:“妈妈,你开慢一点,不要撞到花花草草。” 女儿两岁出头,四个月前,我们刚搬来,第一次开车载她经过,说话还不利索的女儿完整地跟我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动得眼泪几乎掉下来。 每天在家附近半山上的大理大学散步,遇到很多花花草草,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蹲下来,一一握手问好,并且要求我:“妈妈,你也来跟它们握握手,你们就是好朋友了。”
✍️
好温馨,好有画面感,岁月静好
每天她还喜欢帮助许多蚯蚓啊,蜗牛啊。大理日照强,时常见到硬化后的路面上有被晒干的蚯蚓。女儿总是低着头慢悠悠地走,神情专注,时不时蹲下盯上好一阵子,以分辨蚯蚓有没有“去世”。
孩子从来就不和成人同属一国,他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才是同类,都是自然的孩子。而我们成年人,大多数沦为了自然的敌人。
✍️
人性本善,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孩子从来就不和成人同属一国,他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才是同类,都是自然的孩子。而我们成年人,大多数沦为了自然的敌人。
他们将孩子与自然之间的通路切断,塞入引以为傲的人造文明。
女儿湿淋淋地站在水里,盯着哭泣着被拉走的孩子一脸迷惑。我看着一切,心酸不止。有没有一个世界,能让孩子就做个孩子。
少年的内心是否丰满,对天地万物是否谦卑,是否终其一生追求自由,是否除了关注同类也能俯身注视一株草抬头看到一颗星,是否在人生万难之时也能不忘自己是自然的孩子,是否在拥有移民火星的志向时,也能不忘让地球变得更好?
我想起曾在城市最繁华街区的街灯下,看着橱窗里昂贵美好的商品,心里升起的,是占有的欲念,是得不到的沮丧,是要拼搏为了终有一天可以得到它的豪情壮志。
但当你真的凝视过一轮清澈的明月,会觉得一切拥有都是束缚啊。

3 障碍即是生活

一切诗和远方的追求,一定会配给你足额的苟且。
✍️
快节奏的帝都生活与慢节奏的边城生活的本质区别,急啥嘛?!!🤦‍♂️
我偶尔抱怨催促,他们也不恼,总是一句“急啥嘛”,语气温和却不留余地。 这句话听多了,我也自己问自己,急什么?没有了deadline(最后期限),却还有城市带来的习气。习惯了快是标准,工作第一,家里事再急也要把工作完成了再请假。
这种价值观和习气日积月累,经由群体的认可和遵从,已经长在我每一个细胞里。即便没了原来紧张和焦虑的环境,很长一段时日我仍会受它驱使,所谓生活的惯性。这惯性代替上帝之手,主宰我们每个人。
经常见到芳邻放着新鲜的菜市场不去,不辞辛苦每周开车去市区唯一的沃尔玛,采购一周所需。 还有在大理满大街找星巴克的人,曾经咖啡成瘾是为“续命”,如今命不需要续了,瘾倒成了美好生活的象征。所以有那么多人觉得好山好水好寂寞,忙时盼闲,闲了,却空虚无着。
✍️
好现实😅
经常见到芳邻放着新鲜的菜市场不去,不辞辛苦每周开车去市区唯一的沃尔玛,采购一周所需。 还有在大理满大街找星巴克的人,曾经咖啡成瘾是为“续命”,如今命不需要续了,瘾倒成了美好生活的象征。所以有那么多人觉得好山好水好寂寞,忙时盼闲,闲了,却空虚无着。
而我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原以为快节奏的生活才需适应,其实慢生活同样需要艰难适应。
✍️
这是两套系统,要找到杠杆的支撑点
从来都算是个勤奋的人,但不同的是,在北京时我觉得这很正常,心安理得,会在忙碌中生出乐趣;而换到这里,我认为这日夜操劳的生活,哪里是我想象的大理生活啊。
我并不真的需要它们,我只是需要赶紧填满它。
✍️
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而变得充实起来,读书,写作,跑步…既然到了大理,应该追求的是极简生活
我并不真的需要它们,我只是需要赶紧填满它。
是谁说过,所有的时代,一旦过去了,就变得美好起来。但其实,每个当下都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包括所有不想面对的障碍。

4 那些人生中的“已拥有”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要享下等福,我时时牢记在心。 两年前开始吃素,想要节制口腹之欲,力所能及少享点福。
少享点福
我拥有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自由。
✍️
好自由
我拥有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自由。
我不用日日打起精神去某个大机构上班,于是,就不需要为上班置出许多撑场面的衣服,棉麻衣裙,运动衫裤,足够。 而如今衣服质量之好,总令我苦恼,怎么也穿不破。我有个规矩,家里衣橱,出一件才进一件,于是,除非我偷偷以人力破坏,否则总也等不到可以买新衣的机会。
拍着自己良心说话,我何德何能,拥有这么多。我时常盘算,享了这么多福,要怎么给出去,老天借我这身皮囊,倒是要我完成什么使命?
对这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如果得到不是为了给出,那这得到便没了意义。 如果生命不是用来创造精彩,只是为了伺候这身皮囊,那这生命就如荒漠,青春着却已老了,活着也如同死去。

5 逃离许多不必要

古人说,静极生慧。古人还说,事以密成。前者说精神层面如何生智慧,后者说现实层面如何成事,这八个字堪当凡人行走世间的秘诀。
我尝试的是服气辟谷,道家养生法。至少需连续七日,不食五谷果蔬,每日可服枣两枚或枸杞几粒,饮水少许,靠调整气息,吞津服气来将天地能量转化成身体所需。
七日辟谷结束,身体的反应一点点出现:久拖不愈的右肩疼痛消失,皮肤白皙红润,异常光滑;体力精力剧增,每晚睡下去,第二天早上天刚亮就自然醒,身体轻盈而兴奋,像吃了千年人参;不时感到想要飞起来的愉悦,这种感觉对我来说非常陌生。
再丰富的营养,身体不能吸收,就是负担,会引起疾病。再有用的信息,不能催生智慧,就是噪声,会催生焦虑。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吸收更多,而是适时屏蔽,断食以清空身体,放下手机电脑甚至书籍,让心静一静
况且如今人们表达观点的方式,常常言辞偏颇,情绪激烈,让人当时看得很爽,然而让你爽的东西看久了,会对深藏着智慧的东西视而不见——它们往往一副温吞吞的样子,只有冷静的心才有耐心多看它们几眼。
生活中,少比多难,简单比复杂难,断舍离比买买买难,慢比快难。而其实,少即是多,简单即是丰富,慢下来才会更快。
现实中,散财比敛财难。赚钱靠创造稀有价值,可以教,可以学,方法得当,在正常的时代,赚钱不是难事。可是,花钱得靠智慧。 如何赚钱,能看出一个人的本事,却看不出一个人的本性;如何花钱,简直就是人性之大显。
逃离逃什么?不是为了更多得到,而是为了剥离许多“不必要”。
很少听他抱怨在城市时的生活,想必这样清醒有追求的人,在哪儿都能过得滋润,只是更高的人生追求,需要更尊重自我的选择来成就。
明白长远的人生使命和目标,再看眼前的繁荣和便利,就知道它们最容易变成拖住你的阻力。
是人都会受群体价值观的左右,热闹的人群中,这种力量尤其强大,逼得你不得不放弃自我,追随大流,而大多数人在此情况下,都沦为时代的炮灰。适当远离,或许比盲目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对长远的目标更有帮助。
这个强大的时代,不下定决心排除群体的干扰,便没那么容易做自己。
能说出来的世间道理就那么些,不同的是每个人获得这道理的体验。
逃离北上广,究竟在逃什么?逃避苟且,逃避压力,逃避拥堵,逃避房价,这都没有错,但又都是徒劳的。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逃离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逃离还是坚守,不过是一条船,本来要带你去对岸,而很多人却把这条船当成了对岸。
✍️
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才能有底气去追求自我。
别被这些浮躁的标签干扰自己,重点根本不是逃离,重点从来只有一个:你要什么?你要成为什么?

6 山那边有什么

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
我身体力行地实践后,发现放空不是人想放空就能空,它必得倚赖对未来不做盘算,与当下现实保持距离,或许还得有灿烂的阳光做外力,才能在人生难得的一些间隙,达到放空的境界。
💡
两排人一动一静,全无声音。这场面把我看呆了。于是捡了墙根一个空处,席地坐下,无聊地想看看磕头的何时停止,蹲墙根的何时起来。 直坐到日落西山,我竟还不想起来,以为是晒太阳让人慵懒,可为何一贯心念流转不停,那时却无念无波。 多年后回想,我才明白,那是生命中珍贵又难得的启示。 后几日,我窝在客栈,独自坐在露台上看那本买下的薄书。时值五月底,不在旅游旺季,客栈人丁稀落,露台上更是日日只我一人枯坐,半天常能喝掉一暖瓶甜茶。 那本薄书,反反复复读了许多天,没有故事没有情节,却使我几次泪流满面。并无悲伤需要抚慰,也无情绪需要宣泄。倒像是心里长出一些东西,让我先前笃定的一切变得有些朦胧。
✍️
剧情上头了😅
于是捡了墙根一个空处,席地坐下,无聊地想看看磕头的何时停止,蹲墙根的何时起来。
直坐到日落西山,我竟还不想起来,以为是晒太阳让人慵懒,可为何一贯心念流转不停,那时却无念无波。 多年后回想,我才明白,那是生命中珍贵又难得的启示。
✍️
羡慕
多年后我终于确信,那片土地有着迥异于其他地方的能量,短短两个月间,至今生命中仰赖的所有重要启示,都在那里获得。
城外是茫茫荒原,天色向晚不晚,暗空中乌云翻滚,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我独自爬上一处山坡,筋骨劳顿,万念俱寂。 立定而望,像是忽而穿越至上古洪荒,四周没有一丝生灵气息,唯有苍茫天地,和自己隆隆的心跳。 天地之间,孑然一人,孤独是孤独,但为何这茫茫空寂竟让我有种熟悉感,像是多少年前也曾如此伫立而望。 心里长出的东西,和在这世间已拥有的,重要性上似可比肩。第一次感到,所得自是幸运,失去也可坦荡。
我忽然明白,我所担心失去的,只是那些现在拥有的东西。人像个容器,得到一些,失去一些,再得到一些,里面装过的东西,从未真正属于我们。这容器,始终面对的,是天凉地荒,独独而立。
✍️
所得自是幸运,失去也可坦荡
我忽然明白,我所担心失去的,只是那些现在拥有的东西。人像个容器,得到一些,失去一些,再得到一些,里面装过的东西,从未真正属于我们。这容器,始终面对的,是天凉地荒,独独而立。
对于这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常得遭逢,不必一次全收也。”
做好这只容器,最要紧是,自我要小,心量要大。
✍️
👍👍👍
做好这只容器,最要紧是,自我要小,心量要大。
在家待着,越待越怕死。南来北去地骑着,忙着活。”
年轻的理想和欲望烧得焦灼,总觉当下时不我待,恨不得省去所有过程,直达结果。
忙着死,还是忙着活,自己最知!
对于看重金钱的人来说,赚钱就是现实;对家庭第一的人,天伦之乐就是现实;对事业心重的人,拼搏奋斗就是现实;对痴迷自然的人,踏遍青山就是现实;对于磕长头的藏族同胞,一生到一次圣城就是现实。
✍️
但是大部分人为钱所挣扎着,在财务自由之前谈何理想中的现实
对于看重金钱的人来说,赚钱就是现实;对家庭第一的人,天伦之乐就是现实;对事业心重的人,拼搏奋斗就是现实;对痴迷自然的人,踏遍青山就是现实;对于磕长头的藏族同胞,一生到一次圣城就是现实。
人和人的现实与梦想,实在没有高下之分,把别人的现实当成自己的,才会让人求之不得,得之又不爽。
✍️
人和人的现实与梦想,实在没有高下之分,把别人的现实当成自己的,才会让人求之不得,得之又不爽。
人和人的现实与梦想,实在没有高下之分,把别人的现实当成自己的,才会让人求之不得,得之又不爽。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灵澈的《东林寺酬韦丹刺史》,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哲理的诗作。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一些官员对于功名利禄的虚伪态度和行为。 首先,诗句中的“相逢尽道休官好”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当官员们相互见面时,常常会谈论起辞官退隐的好处,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生活的态度。这种言论在当时的社会中颇为流行,许多人都认为放弃官职、远离尘世的纷扰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然而,诗句紧接着的“林下何曾见一人”则对上述言论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这里的“林下”指的是隐居之地,意味着那些声称想要退隐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去实践。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一些人表面上的清高与内心的贪婪之间的矛盾,他们虽然口头上赞美退隐生活,但实际上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和利益。 这句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官员的虚伪现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社会风气的忧虑。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真诚、淡泊名利的品质的推崇,以及对于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批判和讽刺。 在文学价值上,这句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句。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这句诗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用以批评那些言行不一、虚伪做作的人,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追求真诚和高尚的品德。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7 精进,还是放下?

让孩子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同时也拥有向外选择的能力。
✍️
让孩子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意味着赋予他们一种内在的力量,使他们能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快乐和满足。这种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乐趣,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保持乐观。感知幸福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感恩的心态来培养。当孩子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他们的内心将更加充实和宁静。 同时,向外选择的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另一种重要力量。它代表着自主和独立,让孩子有能力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做出选择。这种能力让孩子不依赖于他人的意见,而是依据自己的判断和目标来决定未来的路径。拥有这种能力的孩子更能适应变化,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两种能力的结合,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既能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又能积极地塑造自己的未来。这是一种平衡,既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又能主动地去追求和创造更多的幸福。这样的孩子,将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和挑战,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让孩子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同时也拥有向外选择的能力。
向内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取决于精神质地、关系,以及有没有日积月累地降服内心。甚至日常来看,仅仅是有没有晒到足够的太阳,有没有饱足地睡上一觉,也能影响人对幸福的感受。
半年里,有一家我时常供稿的媒体忽然倒闭,这在彼时还当只是个特例,却也让我警觉——依赖外部平台获得全部收入,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伍尔夫说,一个女人要能持久地专事创作,需得有一笔供给自己独立生活的遗产,以及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理想再好看,绕不过现实问题。
努力赚取立足于世间的条件,逐渐习惯了一切时间支出,都以收益衡量。
✍️
现在也是
努力赚取立足于世间的条件,逐渐习惯了一切时间支出,都以收益衡量。
猛然在他的目光中看到了自己,潦草、不安,像一团随风飘荡的尘絮。
内心觉醒,不意味着可以迅速解脱,往往先来的是痛苦。 因身体浸在现实的强大惯性和责任里,而灵魂先一步要求结束,反而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了。
估计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困境
找过塔罗师,算过八字,排过星盘,只为点滴拼凑起一个我看不清的前世今生。
在兜兜转转的尝试中,渐渐更知道,确乎有一种类似“天命”的东西。 唯有这个东西,是一生的方向。人们常说“做自己”,归根到底,是顺应天命后的尽力而为。
有生之年,尽量低消耗地让肉身活着,享受简单本真的喜悦,接纳一切发生。尽量高消耗地让灵魂活着,学习、劳作。然后干干净净离开。”
✍️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精神的成长和内在的丰富
有生之年,尽量低消耗地让肉身活着,享受简单本真的喜悦,接纳一切发生。尽量高消耗地让灵魂活着,学习、劳作。然后干干净净离开。”

8 我生活在时代的乌托邦里

✍️
有钱人齐聚他乡,谈论着现实的社会
从全国各地移居来的家庭。北上广深最多,成都、重庆、杭州过来的,也不少。
而如今,目之所及,烹饪、烘焙、摄影、写作、设计、软陶、跑步、登山、中医、茶道——诸如此类的特长爱好,是人们通用的社交标签。
✍️
进这个圈就是我的梦想
而如今,目之所及,烹饪、烘焙、摄影、写作、设计、软陶、跑步、登山、中医、茶道——诸如此类的特长爱好,是人们通用的社交标签。
孩子们奔跑笑闹,因天高云阔,朗朗笑声散在山水之间,一时恍惚,自觉如置身仙境,继而感叹自己何德何能,享此福报。
💡
周围一众大人笑喷。 人生确乎有一些千金难换的时刻,感受到天地奇妙,怦然心动,或内心奔涌出狂喜及感动。它们稍纵即逝,影响却恒久绵长。如缓缓注射至静脉的愉悦剂,给了庸碌的生命兴高采烈展开的理由。 那个当下,我心里感慨,又是人生中一个千金难换的时刻。它未经计划,不期而遇,一旦出现,自带某种意义。 这群人,大都在大城市打拼过,或许是心性散漫,不愿受拘束,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合乎时代主流的自由道路。 初以为要在时代的夹缝中艰难地求生存,未曾料到,竟是如此惬意。 来大理很长时间,我都好奇,这些人以何为生? 每天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在所谓工作上,但日子好像也都过得挺不错的。
人生确乎有一些千金难换的时刻,感受到天地奇妙,怦然心动,或内心奔涌出狂喜及感动。它们稍纵即逝,影响却恒久绵长。如缓缓注射至静脉的愉悦剂,给了庸碌的生命兴高采烈展开的理由。
那个当下,我心里感慨,又是人生中一个千金难换的时刻。它未经计划,不期而遇,一旦出现,自带某种意义。
少数人得以看清这循环,初期奋力开源节流,投资自己,将每一分赚来的钱,花在资产积累而非负债消费上,日积月累,被动收入逐渐增加,终有一日为自己能飞出现实的迷楼,助一臂之力。
✍️
推荐:《富爸爸穷爸爸》
少数人得以看清这循环,初期奋力开源节流,投资自己,将每一分赚来的钱,花在资产积累而非负债消费上,日积月累,被动收入逐渐增加,终有一日为自己能飞出现实的迷楼,助一臂之力。
大理新世界里的人,像是早就领悟到一定要跳出仓鼠轮的人生奥义,大部分收入来自被动收入,空出时间经营产业、打磨特长,至少走在一条良性循环的路上。
💡
而坏处,大概是收入的天花板清晰可见,不要想靠此发大财,以及自主经营一桩产业,需有强大的自律和学习力托底。 在大理的一天,早上所食面包、果酱、酸奶等,来自社区中某几户家庭的手工制作。 每日喝的茶,是从一个专事修行的师兄处买来。 桌上那把郁金香,购自另一个邻居。包子、馒头,甚至菜籽油、大米,也有至少三四家家庭作坊在提供。 女儿的衣服、玩具,多购自社区的二手集市。除此之外,名目繁多、异常活跃的微信互助群,让生活十分方便。
生活不再是抽象的集合,你看到它发生的全过程。

9 当妈后的自我呢

💡
9 当妈后的自我呢 女儿三岁半了,前几日突然想到,自从当了妈,我竟然长达四年没进过电影院。两周前去看那部《无问西东》,是这几年来头一次。 那天晚上,陪女儿游戏后,安顿她上床,爸爸讲故事,我匆匆出门,一个人开车去最近的影院。电影结束,已近午夜十二点。 开车回家,不过十分钟车程,我以五公里的时速开了半个多小时。 空气里都是自由的味道,街上寂静无声,在一个路口停住,半山上望下去,环洱海的街灯彻夜不息,像山海间的一道霓虹。 我是一个妈妈,同时有一份虽不用朝九晚五,但也颇耗精力的工作,为这两桩事放弃的,只能是自我的时间。
一件事上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在同一个人生阶段内兼而得之。
✍️
广度是需要空间的延伸,深度是时间的延伸,专注一事,不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去提高广度和深度。
一件事上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在同一个人生阶段内兼而得之。
因此,从来不羡慕斜杠青年那样仿似开挂的人生,因其要么先天能量就异于常人,要么在追求广度中,暗暗地牺牲了深度。
当你掘地三尺,在某一项任务上倾尽全力时,自我所有的面向,都在这种“沉浸感”中得到了全面的升级。

10 妇女到女神的这些年

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选择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选择的初衷

11 通往自由的路

💡
再看周围,好像真的总有些人经年累月在恋爱中浮浮沉沉,有些人需要赚特别多的钱来填补内心的空洞,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处理亲密关系,也有些人一早就奔向终极的精神命题。 我时常纳闷,别人为何会把大把时间花在我觉得不重要的课题上;而反观自身,我是不是也为了同一个命题,多少年踌躇而行。 人生功课不一而足,却都在左右着我们的心念和选择。 我有一段时间,为了职业方向困惑不堪,终日苦苦思索,觉得这应该是人生最困难的命题了吧。 为了得到点启发,有天下班后,我专程去一位职场前辈家喝酒聊天。 当时她一个人住在国贸附近的高级公寓,年近四十,事业顺遂,没结婚,独居的生活在我看来,清净又自由。
我时常纳闷,别人为何会把大把时间花在我觉得不重要的课题上;而反观自身,我是不是也为了同一个命题,多少年踌躇而行。
人生功课不一而足,却都在左右着我们的心念和选择。
那你要么有一技之长,要么创业组团队,要么能让钱生钱。三条路你选一条,然后付出所有努力。”
她接着说:“这世上凡是遵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事,都不难。难的是那些你努力了也未必有结果的事。” 她顿了
人生功课,如影随形,即便许多人看不到它,它却化身各种面貌左右我们人生的剧情。一天不完成它,就一天得不到解脱。
舒国治曾说: “人生际遇很是奇怪,我生性喜欢热闹、乐于相处人群,却落得多年来一人独居。我喜欢一桌人围着吃饭,却多年来总是一人独食。” 当年看到这里,内心灵光掠过。 我生性喜欢寂寞,渴望离群索居,却从来不得清净
经济自由没有标准,它取决于一个人对物质舒适的感觉边界,这个边界又依赖于精神的丰满程度。
✍️
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境界,多数人这个过程中每个节点都没实现或完成,谈何境界,物质上没有所谓的自由,谈何精神自由
经济自由没有标准,它取决于一个人对物质舒适的感觉边界,这个边界又依赖于精神的丰满程度。
然而我感到自由了吗? 并没有。 人一直渴望挣脱的东西,即便挣脱了,仍然存在于我们心里。 一件事上的自由,意味着在另一件事上的不自由。比如告别了打卡上班后,才发现从此那张卡长在了心里。
✍️
自由是相对的,是阶段性的,是没有边界的,人很难超脱世俗,过上完全出世的自由
然而我感到自由了吗? 并没有。 人一直渴望挣脱的东西,即便挣脱了,仍然存在于我们心里。 一件事上的自由,意味着在另一件事上的不自由。比如告别了打卡上班后,才发现从此那张卡长在了心里。
在个人成长的维度上,追逐“自由”并不比追逐名利更高级,这些都是自我创造出的执念。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是不再为了自由而要挣脱什么,是在束缚里没有了束缚感,是心无所住,内心没有边界和围墙。 最终,是“自由”这个选项,彻底消失在你的人生命题里。
以我苍白的觉知来看,心无挂碍就是: 当琐事缠身时,一件件去理清完成,不起对闲适的渴盼。 当无事可做时,享受身心的静止,不会在头脑中生出计划和对忙碌的渴求。 深切地知晓,人生每一种情境都不会永恒。
住五十平方米的房子时,满足于小空间的舒适,而不向往辽阔。住二百平方米时,能珍惜所得,而不贪图更多。 晴天,享受阳光照耀;雨天,感受温润的诗意。 喝到一杯好茶,享受口齿留香的当下,而不生起贪恋下一口的心。 需要赚钱时,不穿着情怀的外衣;追求情怀时,尽量少计较得失。 坦坦荡荡,知行合一,是心无挂碍的前提,是自由可生长的土壤。 我过去常汲汲于获得一位充满智慧的上师指引,而今明白,我的每一天的生活,琐碎或简单,欢喜或伤感,都是生命的上师。 何时让心臣服于当下,臣服于生活,臣服于一菜一粥、一念一行,心不为形役,何时便有了自由的可能。 我终于可以说,在通往自由的路上,我刚刚爬到了起点。
✍️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何时让心臣服于当下,臣服于生活,臣服于一菜一粥、一念一行,心不为形役,何时便有了自由的可能。 我终于可以说,在通往自由的路上,我刚刚爬到了起点。

12 越随顺,越辽阔

水流凝于一线,小股倾注而下,徐徐不断。
十几年职业生涯,说放就放,于他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像我,从来就像野马,不堪束缚,换个地方生活,充其量是逐水草而居的随顺而为,跟勇气什么的没啥关系,因我并没有为此放弃多么明亮的前途。
人到中年,重新开始,不是在谷底的逃离,而是顺境中的急流勇退,在我看来,才算得上莫大的勇气。
站在那个当下,心中除了一些期待,其实更多的,是决定跟随内心、将自己放逐到一片崭新而陌生的边缘之地后,充斥心间无处安放的忐忑。
他身上似乎有一种能力,面对当下境况,不去评判好坏,只是去承受和转换。
✍️
格局与心态
他身上似乎有一种能力,面对当下境况,不去评判好坏,只是去承受和转换。
很多人的承受,背后是不动声色的崩溃,而我所见他的承受,是理当如此的坦然。
我至今才开始学会臣服于生活,他却好像一早就甘心臣服,甚至心中都没有臣服的概念。现实深处那些所谓的苦涩,他沉浸其中,不觉其苦涩,只是承受、经历,任凭时间碾过。
时代如此鼓吹忙碌,殊不知那正是多少人的舒适区,造了一个人人需要刷存在感的世界
✍️
是吧
时代如此鼓吹忙碌,殊不知那正是多少人的舒适区,造了一个人人需要刷存在感的世界
以致很多人宁愿忙着作恶,也不敢无为而过,因为要喂养自我的存在感。
来大理后的大半年里,他从乍入闲境的慌张,到把时间排满来遮掩慌张,再到终于能闲闲地、安住在那慌张中。 然后,才开始随顺生活的河流,导引出真正的心意。
那逼迫人上进的现实生活,把我们的光芒消磨得暗淡,但我们永远来得及依靠自己重新生长。
半年后,我们拥有了一家咖啡馆,以鲜花和书充填其中。
以前听说,文艺青年的三大理想——开书店、咖啡馆、花店。从前我很不屑,如今我们竟然俗气地三合一了。
我发现成长的初始,往往表现出的反而是倒退。
我听着,深切体会到毛姆说的:“每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任何一件平常的事情只要坚持做,总会悟出一些道理来。
人多时,我帮忙招呼客人,擦桌子洗杯子,做这些的时候,心里有时会跳出“我怎么在干这些事”的声音,进而很快觉察到,那不过源自我心中的傲慢。
✍️
傲慢与偏见
人多时,我帮忙招呼客人,擦桌子洗杯子,做这些的时候,心里有时会跳出“我怎么在干这些事”的声音,进而很快觉察到,那不过源自我心中的傲慢。
有时高高峰顶立, 有时深深海底行。 所谓随顺,是立于峰顶时不起狂妄,行于海底时不生卑微。真能做到如此,生活的河流才会变得更加辽阔吧。

13 人设

💡
13 人设 前几天我收到了一个采访邀约,其中有一个问题: “宽宽”这个IP的人设是什么? 把我问蒙了。 我回她:“难道所谓IP都该有个人设啊?” “对啊,真实的生活一地鸡毛,经不起围观,都得有个让大众向往的人设撑着。” 瞬间脑补了满大街人设飘荡的画面,没有哪一刻,那么强烈地让我坚定了“真实”的价值。 接下来我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回了一句:“抱歉,我的人设恐怕不符合你的期待。还是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了。” 我放下手机,窗外滴滴答答下起雨来,大理像是提前进入雨季,窗外的树木湿漉漉的绿着。
“原来做一万的事和做一百万的事,操的心是一样的啊。”
开创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无论大小,都会打开一个新世界,或者带来一个看世界的新角度。
某种程度上,人们外出旅行,或在生活上折腾,都是为打破偏狭和肤浅的认知局限。
许多时候,我们对周遭的苛责,来自自己的无知,因无知造成无法理解,也就无法共情。
✍️
嗯,许多时候,我们对周遭的苛责,来自自己的无知,因无知造成无法理解,也就无法共情。
许多时候,我们对周遭的苛责,来自自己的无知,因无知造成无法理解,也就无法共情。
我们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除了给自己以生计,或许最珍贵之处,在于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拓宽或加深那么一寸。
若仍有余力,尽力让手中之事,有助于他人那么一点。世事多苦,然这一桩中,有许多许多甜。

14 做自己有多难

太多人花费他们尚未挣到的钱,购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只是为了给他们并不喜欢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始走上以舍弃、不做、减法为关键词的道路,背后是找到了稳稳的航向,和值得灌注心意的生活,这姑且算作阶段性看清了自己、做了自己吧。
即便此时觉醒,想要从头开始,谋一条由衷喜欢的路,成本也十分高了。 一部分人奋力去寻找与尝试,目之所及,一蹴而就的幸运儿少而又少。 大多是反复试错,花掉大把光阴去开始一件起初兴致勃勃、逐渐意兴阑珊、终至索然无味的事。
更多人,安于虽不喜欢却也算舒适的现实,做出一种兢兢业业过日子的假象。 这便是我这代许多人的今日现状,大多数在二十几岁已经活完了一生。 王小波伤感地写道: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想来,“做自己”是这奢望里从前以为最容易、后来发现顶难的一项。 许多人陷在“不知何事是自己最爱”的困境里,只好在不爱的事情、不爱的工作间飘荡。也有一些,本意是为了做自己,弄到最后,倒成了什么也不做。前一种,在大城市多见;后一种,来大理后常见。 依我看,做自己的过程,包含三个层面:想做自己,见到自己,能做自己。 想做自己,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几乎是时代性的突出诉求。
“这世上,有人做了自己,却未必见自己,有人见了自己,却未必做得了自己。这是人生的尴尬。见了自己而做不了自己,是福气不够;做了自己却见不到自己,是机缘不到。”
“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何时才算懂自己,尼采说: 人的精神有三个阶段: 骆驼,忍辱负重,一切听从别人的建议; 狮子,开始说“我要”; 婴儿,“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见到自己,懂得自己,是摆脱了他人的期待,超越了外界为你创造出的欲望之后,终于敢直面本性的那一刻。
💡
何时才算懂自己,尼采说: 人的精神有三个阶段: 骆驼,忍辱负重,一切听从别人的建议; 狮子,开始说“我要”; 婴儿,“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见到自己,懂得自己,是摆脱了他人的期待,超越了外界为你创造出的欲望之后,终于敢直面本性的那一刻。 你是谁?去掉职业标签,去掉世间角色,去掉种种拥有的物品后,你是谁? 当时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整整想了一天。 做自己,是当今时代尤其不易实现的一种状态。 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物品和信息,都以贩卖焦虑为手段,以致我们时常面对新的诱惑,新的物欲,新的目标,新的人设,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新的修行方法。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做自己最大的陷阱,莫过于“活成你想成为的样子”。 这有别于“活出真实的自己”。 犹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 “我必须知晓我自己,不是我思想上想要变成的样子,而是真实的我自己。” 两者的区别细微。
活成你想成为的样子,路径是: 我想要(目标导向)——去做——获得(现在以为的)理想的生活。 活出真实的自己,路径是: 我是谁(存在导向)——去做——成为独一无二的我自己。
目标导向的人生,关键在于设立目标,权衡利弊,过程监控,结果复盘。这种人生,可控,可计划,但是脆弱,也少有惊喜。 存在导向的人生,重点在于向内觉知、省察、探索,接纳自我,在激发潜能中创造。这种人生,不断试错,折腾,但是坚韧,常有超出他人期待的结果。
可悲的是,我们的时代,压倒性的信息环境是在为你创造“想成为的样子”,并拼命设置障碍,阻碍你认清“真实的自己”。
拥有成了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而导致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所拥有的事物对自身也是一种占有。 “拥有”是看清自己的过程。没拥有过,没体验过,又何谈喜欢或不喜欢。但拥有不是目的,“舍弃”,才是做自己的必经之路。
将不必要的东西全部舍弃,留下的,才是值得你灌注心意的部分。 唯有灌注心意,使自身与物品、与世界、与天地完成深刻的联结,最终成为一个能在稳定的坐标轴中获取持续能量的自己。 那种安定、满足、别无所求的平静感受,当你尝过,就明白一切舍弃都值得。 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完成的、不变的自己。在每一桩灌注了全部心意的事情上,我们得以塑造自己,成为自己。 所谓做自己,不过就是这样一种简单轻便的过程。只要你想,其实人人都可以。

15 向死而生

✍️
莫名的感伤
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跟自己说,要好好保养身体,让告别来得晚一些。我要更爱她一些,让她在我们告别之后的余生里,拥有爱的盔甲。
人类追求的,竟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或一缕飘荡不散的孤魂。
✍️
童年的回忆
夏日烈阳下,奶奶会晒一大盆水给我洗澡,记忆里有暖暖的水,微凉的风。院子里有一棵老杏树,许多夜晚,几家人一起坐在树下纳凉,孩子们爬树荡秋千,大人们絮絮地聊天。 夜空中银河清晰可见时,人们散去,整个村子沉入无边的寂静, 只有偶尔几声狗吠,划破沉沉的夜。
能抓住的,不过眼前这些岁月。趁着无常未至,心血未冷,好好做每一件手头事,好好爱每一个经过的人。

16 买学区房还是环游世界

✍️
当时的爸爸能有这想法👍
爸爸最先受不了了,他总是说:“你出去玩,不要做这些没有创造力的作业。” 可是,做不完作业会挨打,我不敢。
✍️
👍👍👍
每天的抄写作业,我只能写一遍,剩下的九遍也好,十九遍也好,爸爸会模仿我的笔迹,全部抄完。 我听到这个建议时都震惊了,这万一被老师看出来,后果简直不敢想。
后来我明白,不打扰,就是一种默许和鼓励。
他说,诗是作用于心灵的,而不是作用于头脑。要我放下分析,去感受意境。
一日日过去,我没有记住多少诗句,没有可供在外面炫耀的东西,但诗对生活的滋养,却从此留在我的人生里。
遭遇到生活的消磨时、处在低谷时,读上几首诗,心中积郁便能散去大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那种磅礴的景象,让我第一次听到,就对边塞之地充满幻想,以致长大后一有条件就独自奔走在边疆地带,大漠、戈壁、莽莽荒原、冰川与雪山,这些意象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足以抵抗现实的各种鸡零狗碎。
爸爸说,都说读诗无用,其实是最有用的,没有这些无用的趣味,人生就像一口枯井,多活一日都不耐烦,那种苦才是真的苦。
本质,即孩子长成一个完满的人,该有的内核: 1 内在的小宇宙不被压抑——活着的自主动力。 2 一生仰赖的对学习和求知的兴趣不被损害——一个人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3 与人交往的动机不是出于比较和竞争——容易发展出亲密关系。 4 有一副好身体和伴随一生的阅读习惯。

17 抓住“天启”,持戒而行

💡
17 抓住“天启”,持戒而行 总是被问:“做决定前是怎么权衡的?” 经常答不出来,只好玩笑带过:“出来混,拼的就是命硬!” 朋友眼里,我经常做一些很冒险的决定,却大多幸运地没有滑入堕落的深渊,反而有峰回路转的机缘,次数多了,就像是里头隐含着什么秘诀。 其实,稍微大点的决定,我从不深谋远虑。起初是不会,后来是不愿意。近来,对于怎么做选择,靠理性还是靠感性,逐渐有了些明晰的观点,尚可算作年岁渐增的一项好处。 什么算大事? 诸如跟谁结婚,生不生孩子,到哪个城市安居,选什么职业方向,信佛还是求道……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可以划入“人生大事”的范畴。
什么算小事?就是大事之下,那些周而复始的日常。
如果你要的婚姻只是条件适当的一纸契约,那么理性分析的方法可行;但如果想要爱情,那得动用所有感官去感受,彼此是不是来电;以爱情为前提进入婚姻生活后,又需要动用全部理性。”
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做父母的,要先努力去成为那样的人。这一点,大过现实的安全感和所有理性的权衡算计。
✍️
问谁又能做到…
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做父母的,要先努力去成为那样的人。这一点,大过现实的安全感和所有理性的权衡算计。
大事随心,是不是太简单了?是,越是重大的决定,越像自己布下了一场赌局。要不要赌这一场,没有应不应该,只有愿不愿意。 人生是一场长跑,大事全然理性,权衡计算,做了所有的“我应该”,代价常常是压抑了“我愿意”。 越理性的人,压制的时间就越长。甚至压制了一辈子,终至成为一个永远正确却十分无趣的人。 所以面对人生大事,第一个要问的,是你愿意如何? 但即便是一条十分愿意走的路,未来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也一点不会少,不同的是,在出发时就有了一颗甘愿的心。而路上小径旁逸斜出,若没有理性加持,往往走着走着就忘了为什么要上这条路。
日常生活,每一天怎么过,如何分解目标达成所愿,哪些小径可以张望一下,哪些完全不能动心,这里面存在着严格的纪律,甚至可以算戒律。因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纪律,常至临大事也不能随心而为。
那些人面对大事时,很少尊重自己的感受,没有走上真正想走的那条路。身处日常时,没有甘愿的心,没有纪律,每一天也就随便过过了。
大事随心,需要信任自己的心,和相信真有“天启”这回事,能抓住瞬间飘来让心震动一下的声音。做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放下算计和权衡,那条路就会清晰无二地呈现在面前。 当行于一条随心选择的路上,要甘愿一力承担它的辛苦,动用所有理智和头脑,养成纪律,持戒而行

18 无可恋念,逃之于酒

酒,真是好东西。怡情,见性,生豪气,养悲悯,软化在尘世劳碌中越来越坚硬的壳,安顿那颗本就无所凭借无处倚靠的寂寞心。
✍️
也许,真正让人解放的不是酒,这些感觉,不过是借助“喝酒”这个借口而有理由的释放,不是酒使抒情,而是情借酒释放
酒,真是好东西。怡情,见性,生豪气,养悲悯,软化在尘世劳碌中越来越坚硬的壳,安顿那颗本就无所凭借无处倚靠的寂寞心。

19 明月前身,流水今日

💡
19 明月前身,流水今日 不止一次听同龄朋友自嘲,说自己在很庄重的场合,居然会不合时宜地笑场。 其中有一位女友,被前男友通知分手的原因,更是听得我目瞪口呆。 起因是这对恋人相约看话剧,演员谢幕时,身边男友忽然站起来跑上台去,对着台下观众说:“我要跟一个女孩子说一句话,请大家为我见证。” 很浪漫对不对? 可是,朋友说,她在台下瞬间僵住了,尴尬到无地自容,仅存的理智将她定在座位上,可当她看到男友的手伸进西装上衣口袋,就要掏出什么时,她再也忍不住,站起来狂奔而去。 不是不爱,而是无法面对过于剧情化的场面,赤裸裸地在眼前上演。
我很喜欢背包在边疆之地旅行。那种大开大合的景致,人立于景中的渺小,能看到一星半点古时的文人山水。

20 我喜欢的寂寞心

匠心,其实是一颗寂寞心,“寂寞心盖生于对现实之不满,然而对于现实之不满,并不就是牢骚。”
小半生过去,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不沉溺光芒,而是品尝寂寞,不是庆贺得到,而是欢送失去。
逐渐相信,人必有所不为,然后可以有所为。 许多人在人生路上的热闹处,朝着那热闹奔去,再也没回来。她说:“不能怪别人贪图热闹,是我们在热闹里待不住。” 以前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以为是说年岁渐长,知交好友一个个离去。与她促膝而谈的间隙,我忽然明白,所谓知交半零落,原来是说——人生路上岔道纠结,走着走着,曾经的同路人渐渐失散,隐没在许多条你永远也不会踏入的小径上。 还能同路而行的,在彼此眼里会看到坚定,寂寞,一声叹息后,相视一笑,莫可奈何。
✍️
寂寞,可能是因为我们都经历过那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的时刻,但正是这些时刻塑造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深刻。 一声叹息后,我们可能会意识到,尽管生活中有许多无法控制和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们。相视一笑,是我们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力量和安慰的方式,它传递出一种无声的信息: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不是孤单一人。 莫可奈何,有时候,我们必须接受并适应那些超出我们控制范围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或屈服,而是意味着我们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逐渐相信,人必有所不为,然后可以有所为。 许多人在人生路上的热闹处,朝着那热闹奔去,再也没回来。她说:“不能怪别人贪图热闹,是我们在热闹里待不住。” 以前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以为是说年岁渐长,知交好友一个个离去。与她促膝而谈的间隙,我忽然明白,所谓知交半零落,原来是说——人生路上岔道纠结,走着走着,曾经的同路人渐渐失散,隐没在许多条你永远也不会踏入的小径上。 还能同路而行的,在彼此眼里会看到坚定,寂寞,一声叹息后,相视一笑,莫可奈何。

21 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

💡
我们去她家,那套房子,马卡龙灰粉与灰青的色调,淡淡的,不见男主人的痕迹,我觉出点异样,却也不敢贸然开口。 果然,刚坐下,夕照就说: “几个月前离婚了,他出轨,说跟那个是真爱。” “是他自己坦白的,说那个人更需要照顾,他们必须在一起。” “他说和我过得像凉白开,没有轰轰烈烈的感觉。” 这些话,从她嘴里说出来,听着真是不习惯,那么骄傲的人。 她是毫不纠缠的性格,二话不说办了离婚,马不停蹄重装房子,强装出迎接新生活的姿态。 抹不去的,是心里堆积的困惑和悲哀。 “这几年,不管做节目多晚,睡前一定给他备好第二天的早餐。”
💡
即便我们的见面频繁起来,我也并不能真正看进她心里去。 将人与人隔开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经历。夕照经历过的,是我在平顺的生活中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 我们常说“我理解你”,但何其难? 夕照开始找工作,之前的电视台领导邀她回去,她拒绝了。一份简历反反复复修改了好几天,然后全投向了幼儿园。 她将那些辉煌的职业经历全部删掉,别人都在美化过去,她只恨曾拥有过的一切,白纸黑字,都是前行的障碍。 结果当然是频频被拒,专业不符,学校太好,都让对方质疑她的企图。 将近两个月后,我的鼓励说到自己都不相信时,一家外资私立幼儿园集团给了她面试的机会。
什么是解脱痛苦最好的方法? 活在苦中,也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 活在当下那一刻,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得到真正的自由。
别去嫉妒成功,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 永远走自己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就可以了。

22 人生莫问来处

刘瑜总结过类似的感受——绝望能带来自由:真正的绝望让人心平气和,让人谦卑,让人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就是说,它是自由。

24 不上不爱上的班,不赚不想赚的钱

后来,看到他书中写及赖床的段落,才有些明白。他写道: “端详有的脸,可以猜想此人已有长时间没赖床了。也有的脸,像是一辈子不曾赖过床。赖过床的脸,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 恍然大悟之余,看看人群中更多的脸,总有一种用几杯咖啡吊起精神的萧肃。
当你什么工作皆不想做,或人生每一桩事皆有极大的不情愿, 在这时刻,你毋宁去流浪。 去千山万水的熬时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粝你的知觉,直到你能自发地甘愿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岗位做你身前之事。 人之不快乐或人之不健康,便常在于对先前状况之无法改变。 而改变它,何难也,不如就离开。但离开,说来容易,又有几人能做到? 事实上,最容易之事,最是少人做到。
我们大多数,所求太多,往往失望,不能让自己满意。所求太少,往往焦虑,因不能让别人满意。
尽情而过,尽兴而活

26 去过一种经过选择的生活

为什么纵容自己随心所欲,也会无以为继?为什么不加选择的生活,会处处有一种“模糊的不适感”? 说到底,舒适、满足、美好的日常,通常笼罩着一层理性之美。
放纵的起因,是我陷入一种对大环境莫名其妙的悲观消极和无奈的情绪中。
当眼前堆积着诸多不情愿,毋宁去千山万水中耗空身心,以生长出一种回归现实的心甘情愿。
过一种经过选择的生活。 挽救我于放纵中回归的,是从前经过选择的生活惯性

27 人到中年,如何避免晚景凄凉

人近中年是一种什么感觉? 就是不愿再一条道走到黑,而是频繁地想要“平衡”。对许多事有了敬畏感,相信前世今生以及命运——这些年轻些时不屑一顾的东西。

后记

“我们的人生,宛如一片无涯苦海,喧嚣骚动着,充满了愚昧。若不知如何自处,便不可避免地陷入悲惨境地,即便强颜欢笑亦属徒劳。”

点评

✍️
《36岁,人生半熟》是一个人即将步入中年时的自我反思和发现。27篇随笔篇幅短小而论述入里,有作者寻找自生生命方向之际的刹那体悟,亦是其人生哲学的阶段阐述。质朴静美的文字,以简单包容复杂,以天真启示世故,流泻“人生半熟”之美。面对众多困扰时代众人的谜题,始终坚持本心,选择 将障碍看作生活的历练,珍惜生命中的已拥有,逃离不必要的欲望,努力去过自己选择的理想生活。如此,才会在一地鸡毛的真实中,“最珍惜的还是那一点天真”;如此,也才能“心中常得静水流深,如茫茫在外有家,如大雨倾盆而下时,有个着落处”。
Loading...